设为首页 
环保型汽车用水性环氧树脂底漆的研制
作者:周振强 刘…    内容来源:东莞广通化工制品有限公司523128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8

2·配方设计

    2.1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和水性环氧固化剂的选择

    2.1.1对去离子水的容忍度试验

    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固化剂对去离子水的容忍度是决定制漆性能的关键之一,分别按4∶1、3∶1、2∶1、1∶1、1∶2比例与水混合静置。不出现破乳、分层现象,静置时间越长,表明对去离子水的容忍度越高。通过试验,选择1∶1比例(按固体计约占25%)、静置3d以上不出现异常现象的环氧乳液或环氧固化剂制漆。

    2.1.2清漆漆膜性能试验

    按环氧基/胺氢的摩尔比在(0.8~1.2)∶1范围将不同比例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和环氧固化剂混合,可添加适量助剂。喷涂在马口铁板上,干燥后观察漆膜的透明性、检测漆膜的附着力、硬度、柔韧性、耐冲击性等指标。选择外观透明、漆膜性能指标高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和水性环氧固化剂制漆。

    2.2颜、填料的选择

    依据《环境标志产品——水性涂料》要求,不选择红丹、锌铬黄、锶铬黄、中铬黄等防锈性能突出但有毒的防锈颜料。选择磷酸锌、三聚磷酸铝、复合磷钛粉等环保型化学防锈性能好的颜料,主要是在涂层内离解出磷酸根离子或三聚磷酸根离子,与基材金属离子形成致密附着膜,从而抑制腐蚀;选择云母等物理防锈好的片状填料,有效减缓空气中的水、氧气对漆膜的透过性从而减缓腐蚀。

    2.3助剂的选择

    2.3.1润湿、分散剂根据颜填料的种类、粒径、分散难易程度,主要从成膜物阴、阳离子角度考虑,选择非离子型润湿、分散剂。
2.3.2消泡剂

    主要从与基料的相容性、抑泡、破泡效果等几方面对比选择。部分消泡剂研磨时加入,部分消泡剂调漆时补加,以发挥消泡剂的整体抑泡、破泡能力。

    2.3.3流平剂

    甲、乙两组分按比例配制好后喷涂于底材上,观察漆膜是否出现桔皮、缩孔等异常现象,流平剂用量以不出现桔皮、缩孔等异常现象的最小用量为宜。

    2.3.4抗闪蚀剂

    水的表面张力大,在空气中的挥发速度相对溶剂型涂料慢,漆膜表干时间长,钢铁表面极易产生闪锈,在低温(5℃以下)或高湿(80%以上)条件下更是如此,严重影响漆膜外观和耐腐蚀性能。常加入亚硝酸盐、苯甲酸盐加以防止,考虑到会影响耐水性等,没有选用,选用了表面活性剂类型的胺类高分子助剂。在低温和高湿度环境条件下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3.5pH值调节剂

    由于水性环氧固化剂与颜、填料一起研磨制得的甲组分体系本身呈碱性,选择了醇胺类高分子pH值调节剂,以保证漆浆体系的长期贮存稳定性。同时还有助于润湿和分散。

    2.3.6增稠剂

    根据现阶段汽车制造业底漆涂装工艺的特点,大部分是采用湿碰湿一次喷涂、喷涂时间间隔短、湿漆膜比较厚,水性涂料相对溶剂型涂料挥发慢,更易出现流坠、流挂等涂膜弊病,尤其是低温高湿环境条件下施工更是如此。考虑到常用的纤维素等碱溶胀型增稠剂对漆膜的耐腐蚀性能有影响而没有选用,选用了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以改善湿漆膜表干之前的抗流挂性,同时也增强了施工喷涂时的可厚涂性。

    2.3.7·偶联剂

    为了增强水性环氧汽车底漆对底材的附着力,可考虑添加硅烷类偶联剂,最好选用带环氧或者氨基等活性反应基团的,仍需要对比空白与添加后对漆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之途化工 2007-2024
京ICP备09097817号-1 Copyright www.zhituchem.com, All Rights Reserved